不生地貧兒 婚檢、孕檢、產檢不能少
2016-04-08
閱讀數:34715
現狀:地貧患兒出生率仍居高不下
地中海貧血,又稱海洋性貧血,是一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疾病。廣東是地中海貧血的高發區,每9個人中即有1人為α或者β地貧基因攜帶者。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者夫婦結合就有25%的概率生下重型地中海貧血兒童。
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李春富表示,患有輕型地中海貧血一般無需特殊治療,而中間型和重型地貧的根治主要是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。但由于很多病人沒有條件進行移植,輸血和祛鐵是目前重要的治療方法。
“廣州每年新增重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由于近年來的反復宣傳,患者數量的確在下降,近四年來我們醫院登記做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有500多例。”李春富說。
對于家長,最怕生出的孩子是重型地貧。李春富介紹,通常分為重型α地貧和重型β地貧兩種,重型α地貧一般出生一兩個小時就死亡,所以基本上都是重型β地貧,重型β地貧一般出生時跟正常小孩一樣,3-9個月大時才開始發病。重型β地貧的存活情況是:不輸血不祛鐵一般只能活到5歲左右,只輸血不祛鐵一般難以活過成年,規范輸血和祛鐵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活到老,像正常人一樣上學、工作、結婚、生育。
問題:大眾對地貧篩查不重視
目前,我國“地貧”防治情況不容樂觀,除了廣東、廣西地區相對做得較好外,其他地區的“地貧”患兒的出生率仍然較高,很多“地貧”患者的治療和生存狀況也不佳。
來自“地貧”高發地廣西的解放軍三0三醫院血液兒科主任張新華介紹,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點:一是對“地貧”病的認識不足、宣傳不到位,婚檢產檢沒做好,導致新生“地貧”患兒不斷增加;二是醫療救助政策相對落后,很多省市并沒有將“地貧”納入大病醫保,甚至部分病人所必需的祛鐵藥也無法報銷,家庭負擔過重。
據報道,一位來自粵西的冬冬媽媽,她說生第一胎時孩子就是重度地貧,但自己懵然不懂,也沒有醫生讓她去做產前檢查,結果生的第二個孩子還是地貧兒;黃女士更頭疼,因為意外懷孕,結果在懷孕期做檢查,懷疑孩子是地貧兒,糾結不知該不該生下來;一位從佛山的陳女士說道,女兒快18歲了,由于這些年一直在給小孩花錢治療,家里積蓄用得差不多,找到配型做干細胞移植,結果全家還差6萬元,還好得到了基金會的救助終于做成手術……
解決:婚檢、孕檢、產檢別忽略
雖然地貧的危害大,卻是完全可以預防的。張新華教授介紹,無論是重型還是中間型的地中海貧血,都可以通過婚檢、孕檢、產檢這三道關口進行“攔截”,關鍵在于公眾要對這個病有足夠的重視。
防治地中海貧血,關鍵是找出攜帶同型地貧基因的夫婦。當夫妻雙方同時攜帶同種地貧基因,就有可能生出中、重型地貧兒。比如,雙方同時攜帶α地貧基因,或同時攜帶β地貧基因。在婚前檢查、孕前檢查這兩個環節,都可以把同型地貧的夫婦篩查診斷出來。如果發現雙方為同型的地貧攜帶者,懷孕后就要通過產前診斷來把關。
“通過產前診斷查出胎兒為中間型地貧的情況有不少,醫生都會跟夫婦說明孩子今后面臨的健康問題。但是有一部分夫婦認為,只要不用終生依賴輸血就行,會選擇把孩子生下來。”張新華教授提醒,夫妻雙方的基因缺陷類型不同,生出地貧兒的概率以及病情的程度也不同。因此,建議攜帶地貧基因的夫婦要做基因診斷,由醫生評估胎兒出生缺陷的風險及需要采取的措施。
李富春教授認為,政府要重視疾病防治的落實,將地貧的防治與醫院婚檢、產檢等聯系起來,要把責任落實到具體醫院和醫生。
溫馨提示
針對我省地貧高發生現狀,同時響應廣東省疾控部門的相關號召。我中心已在廣州、深圳、東莞、中山、梅州等地區開展“2015年地貧攔截計劃(第二期)暨地貧基因全套檢測優惠活動”。
凡到我中心合作的醫療單位進行“地中海貧血基因全套檢測”或“α地中海貧血3種點突變基因檢測”的活動參與者,若檢測結果提示攜帶有地貧突變基因,其配偶即可免費于該單位進行同樣項目的檢測(可享受其中1種或同時享受2種免費檢測項目)。詳情可到我中心合作單位咨詢或聯系我中心工作人員。